环境检测质量提高方法

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,为制定各项环境法规、标准、环境规划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,也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服务。

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整体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,污染源监督性监测、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预警监测不断推进,环境监测“天地一体化”也不断深入。监测数据是否真实、客观、权威,关系着环保工作大局,是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中心点和基本点。因此,不断探索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,是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、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。

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?

一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,论证最优监测点位

为了数据的可比性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的客观性,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十分必要。对于一些重点项目监测点位的确定,可采用多项污染指标综合判别法进行综合比选。在实际过程中,可将历年污染物超标率作为权重,并通过专家审查、现场论证等方式,确定最终的环境监测点位。

二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,加强监测数据审核

从事监测、数据分析、质量管理等工作人员需经有关部门考核认证;各级检测机构应健全质量管理体系,使管理工作程序化、文件化、制度化;在布设点位、样品采集、运输保存、分析测试、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。

同时,监测数据的审核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,除应加强对现场监测数据及实验室内部数据的审核之外,还要强化综合性审核,以保证数据的准确、可比、可靠。

三、应用先进数据处理技术,实现网络资源共享

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,环境监测的传统工作流程大大简化,并降低了手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失误和偏差。此外,数理统计方法在实验室基础分析、测试结果分析判断等多个环节中也有应用。通过网络上传、本地下载的方式,工作人员可实现特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,使得各个协作实验室能够及时掌握质控动态,及时对质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,从而更好地完成监测项目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-copyrightpro.com